中国共青团 -> 团中央书记讲话 -> 正文
 
王晓同志在共青团全国青工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7年3月8日,根据录音整理)
 
中国共青团网  www.gqt.org.cn   2007年03月08日
 
 

  今天,我们在南京召开共青团全国青工工作座谈会,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在召开的“两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团十五届五中全会部署的工作任务,在总结2006年全团青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今年全团青工工作。

  2006年,全团青工战线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大局,服务青年,求实创新,埋头苦干,取得了优异成绩。主要表现在:以实施“成功创业计划”特别是“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为突破口,推动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以推行技能培训学分制、举办“振兴杯”技能大赛、组织青年专场职业技能鉴定为载体,强力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加强规范管理为重点,继续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以开展培训、组织经贸考察、分专业委员会活动为途径,全面活跃青年企业家协会工作。特别要强调的是,去年青工战线发了两个很重要的文件,一个是团中央联合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另一个是团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企业家协会工作的意见》,为开创共青团青工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青工战线广大团干部致以诚挚的问候!

  关于2007年工作,绍川同志还要作具体部署。因为事先研究过,我完全同意。下面,我重点就深化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去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132%,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实现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全国城镇各类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400万,缺口在50%左右。与我国整体就业形势相一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比较严峻。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首次超过我国当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900万)的一半,再加上往年积累下的存量,规模较大。可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供给总量矛盾与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相叠加,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问题相交织,一些大学毕业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依靠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依赖思想和就业服务不足、就业信息不畅等问题并存,就业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最紧迫、最现实、最直接、最具体的利益,并对在校其他年级的学生形成了精神压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知识层次较高,活动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居住地点集中、求职阶段集中、发展需求集中,正处于思想比较活跃、易于冲动的年龄段,身后都有一个充满期待的家庭。他们如果不能顺利实现就业,不仅会影响其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还会给其家庭带来新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引发矛盾和问题。因此,大学毕业生既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事关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重要因素。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成长发展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同志又就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团组织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切实帮助。希望青工战线各级团组织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作为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的重中之重列入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二,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突出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着眼于全局,努力做到统筹兼顾,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春华同志在团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搞清必须做、能够做、应该做、做得好、可以长期做的事情”的要求,找准工作定位,突出工作重点,优化工作布局,提高工作效益。一是要突出重点群体。开展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我认为在服务对象上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既有增量问题,又有存量问题,但解决增量问题比存量问题可能更紧迫。因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较多,牵涉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在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向解决增量问题倾斜。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特困大学生群体。在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个领域,共青团都应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我们的资源和条件有限,再考虑到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有一个成本支付问题,因此,在服务大学生就业方面,我们应重点抓住特困大学生这个群体。通过为他们实现就业提供具体有效的服务,帮助他们较快地扭转其个人生活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家庭经济困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要突出重点地区。对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和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学校、地区,要加大工作指导和推进力度。三是要突出重点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时段比较集中,与之相应,许多单位也有招工的重点时段。团组织要在长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重点时段,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务求取得明显的工作实效。

  第三,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和团干部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是要做到思想务实。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打牢思想根基。要低调、扎实,少宣传,多干实事。二是要做到措施切实。要摸清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底数,提高开展工作的针对性。要收集发布岗位信息,发动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提供真实、有效、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岗位信息。要组织岗位对接活动,依托青年就业服务中心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大学毕业生与用工单位之间搭建“双向选择”的交流平台。要开展跟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打造服务品牌。三是要做到作风扎实。要把做实事、求实效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标准,扎扎实实地抓好各个工作环节,切忌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四是要做到成果真实。要实施大学生就业实名登记制度。要做好就业统计工作,避免多头统计、重复统计,确保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成果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第四,要统筹兼顾,完善机制。既要立足当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又要着眼长远,探索形成长效机制,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适应、可持续的机制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各地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整合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资源,优化工作流程,集成工作能量,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省级和城市团委的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深入了解掌握本地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二是要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积极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认真倾听、及时反映大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帮助大学毕业生学习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努力创造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环境。三是要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量化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按照春华同志的要求,一级一级抓落实,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四是要建立健全宣传表彰机制。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树立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典型,引导大学毕业生和学生家长转变就业观念,营造有利于工作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表彰力度,形成积极的工作导向,激发各方面参与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扶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热情。此外,我们还要着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强规范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同志们,深化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扎实做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和青工战线各项工作,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共青团青工工作的新局面。

 

(2007年4月29日印发)

 
 
 相关新闻
 
王晓会见并宴请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   2011/05/30
王晓: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2011/03/11
王晓同志在当选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理事长后的讲话   2009/07/23
王晓同志在中央企业青联二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09/06/12
王晓同志在2009年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2009/06/12
 
 志愿者
 
 
 热点专题
 
文明上网 共建和谐
共青团组织火速增援舟曲灾区
·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 世界青年发展论坛
·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 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
· 2022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
· 冬奥青科普
· 温暖的BaoBao 一起向未来
 
 
大图.jpg
 
read_image.jpg
湖南宁远县“返家...
read_image.jpg
安徽含山县“青益...
read_image.jpg
移风易俗 十岁不办
read_image.jpg
北京:禁毒宣传主...
read_image.jpg
新时代·青年说
read_image.jpg
低碳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_1922@163.com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0020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