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团河南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李若鹏在三门峡调研时指出:正本清源、深化改革,是共青团克服“四化”现象,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关键一招。希望三门峡共青团要再接再厉,持续秉持青年情怀,坚持以青年为本、突出青年主体地位,真正把工作做到青年的心坎里,真正把广大青年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初夏的“天鹅之城”,草木葱茏,山青水秀。李若鹏带领团三门峡市委、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团委、郑州大学团委、共青团河南省委驻深圳团工委等卢氏县扶贫对接单位负责人,来到三门峡“青年之家”、卢氏县联系点,调研指导共青团深化改革试点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要将‘青年之家’打造成为情感之家、精神之家和梦想之家”
18日上午,李若鹏一行来到位于陕州区的三门峡“青年之家”,先后察看了文化墙、读书吧、休闲区、办公室等。“青年之家”是由团市委、陕州区团委打造的青年实体化服务平台,以“打造24小时共青团”为目标,积极落实“四个融合”,整合团内外资源,探索服务青年“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努力实现共青团服务窗口化、运营模块化、活动项目化。“青年之家”集学习培训、交友联谊、权益维护、创业就业、志愿公益五项功能为一体,构建“两微一网一报”新媒体平台为青年服务。
在青年之家的“创客咖啡”休闲区,李若鹏和“创客咖啡”创始人卢炜征及“青年之家”的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座谈交流,询问“创客咖啡”都为哪一类青年提供服务、提供哪些服务、动力在哪里、青年们如何才能找到“创客咖啡”。在得知“创客咖啡”依托自身经营为刚进城务工、创业青年提供为期一周的免费食宿以及创业辅导、法律援助、创业项目和创业资金之后,李若鹏表示,没有资源的支撑,再好的计划、创意都是空谈。这种实现团组织和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市场化、社会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很好,运用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借助企业力量去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打破制约共青团改革发展的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破除团组织行政化、官僚化现象,而且还能满足企业回报社会的精神需求,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李若鹏要求,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加大对“创客咖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进城务工青年找到落脚的栖息地、心灵的港湾和梦想的家园。
随后,李若鹏又来到了青年之家的办公区,在详细了解了青年之家“线上收集诉求、线下开展活动、团委运营管理”的工作机理以及帮扶情况、工作成效后,李若鹏充分肯定了三门峡共青团的改革工作并对“青年之家”的发展给予殷切期望。她指出,这个虚实结合的工作机制很好,很新颖,也很科学,运用这个机制,结合团组织集牵线、搭桥、监督、服务的运营管理模式,我们不仅能够在线上更加精准地掌握青年最迫切的需求,而且还能够保证通过后续的线下行动帮助最需要帮助的青年,从而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这个模式成熟之后我们将在全省共青团进行推广。
李若鹏强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三门峡共青团能持之以恒,突出改革主线,以去除“四化”、保持和增强“三性”为根本目标,将青年之家真正打造成为广大青年的情感之家、精神之家、梦想之家,与此同时,还要将思想引导寓于服务之中,通过对广大青年的精准服务提升广大青年对党团的情感认同,引领他们听党话跟党走。
“要打造直接联系服务青年的阵地依托,畅通共青团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
走出“青年之家”,李若鹏一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陕州区调研陕州旅游团工委建设。在陕州区苹果团工委示意图、陕州区产业链条团建“3315”示意图等一块块的展板前,李若鹏驻足观看,边听讲解边仔细询问。
“目前,三门峡陕州区的主导产业主要有苹果产业、旅游产业,此外还有一些小微企业等,这些产业链条和企业既积聚着大量青年,又是党委政府的关注点。所以,我们选择链条建团,在每个链条式上集中建设团的阵地,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最大范围的覆盖青年、更好的服务青年,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群众性。”三门峡团市委书记李瑞霞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三个主导产业团工委、三条团干部来源渠道、一个工作阵地、五项活动载体的“3315”县域团建工程方案。我们选择陕州区作为试点,成熟之后,将在全市各个县区进行全面推广。”
听了详细讲解后,李若鹏表示,目前,基层团组织建设已经成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团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高位截瘫问题,对基层青年的有效覆盖面不足。所以,打造直接联系服务基层青少年的阵地依托,畅通共青团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这是我们此次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三门峡 “3315”团建工程就是针对这一难题的有效探索。李若鹏强调,希望三门峡尽快在全市推广、落实试点改革方案,为全省共青团的全局性改革趟出路子、提供经验。
“要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坚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地处豫陕边陲深山区的卢氏县,不仅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李若鹏的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联系点。18日下午,李若鹏一行驱车来到地处熊耳山深处的卢氏县朱阳关镇穆庄村走贫访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教育扶贫大计。
沿着崎岖不平的狭窄山路,李若鹏一行拾级而上,步行半个小时来到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阿振清的家。阿振清家有三口人,他和妻子享受一类低保,儿子阿建平在县里读高中,靠在学校食堂帮厨打零工维持日常生活。目前,三门峡团市委已经通过“青年之家”组织动员由爱心家庭、爱心企业组成志愿服务队,对阿建平进行结对帮扶,为其提供学费生活费直至其考上大学。
在阿振清家,李若鹏察看了院外的几垄薄田,还有家里的土灶、床铺,当看到泥土剥落的土坯墙上贴满了阿建平的奖状时,她动情地对阿振清说,我们这次来,就是看看你们,了解一下情况,看到孩子这么争气,我们感到很欣慰、也很心酸,我们一定会帮助他顺利完成学业,让他走出大山,改变你们家里的命运,请老乡放心。李若鹏的殷殷话语,如阵阵暖流涌进在场每个人心里,使大家深受感动。
随后,烈日骄阳下,李若鹏与三门峡共青团市县乡三级团干部、省青联委员、驻外团工委书记等一起围坐在大山深处的小院内现场办公,以阿建平为例,商讨对全县贫困学生的帮扶举措。在充分讨论之后,李若鹏指出,完成学业、走出深山、改变家庭的命运,这不仅是每一个山区孩子的愿望和梦想,更是我们团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李若鹏指出,共青团作为青年之家,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绝不能大水漫灌,而要找准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突破口和精准发力点,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用、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而教育扶贫就这个点,加大力度开展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不仅是共青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同时更是服务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渠道。
李若鹏强调,我们要进一步突出精准识贫、精准扶贫,要将帮扶对象重点锁定在贫困高中生以及高职高专学生,要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对贫困户进行挨家挨户的家访掌握实际情况、澄清实际底数、建立详细档案,在此基础上,要整合散落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决不让山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决不让一个山区孩子因贫辍学。
不知不觉间,已是下午的6点30分,落日的余晖洒落在大山深处的农家院,也洒落在每一个心系山区孩子的团干部的身上,相信这次深山农家院的交流座谈,一定会让更多的贫困家庭看到脱贫的希望,一定会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